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

苦勞網與莫拉克風災



文/孫窮理(本文作者為苦勞網特約記者)

如果我們從重大災難事件「救災、安置、中繼、重建」這4個階段來看,越接近災難本身、具衝擊性場景的事件,越容易吸引媒體的目光,但是對面臨失去家園威脅的災民來說,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困難,災難發生當下的訊息傳遞固然重要,不過那有許多需要透過平時資訊系統的建立,在現階段,我們判斷不是我們的能力所能及的,因此在風災發生的一、二個禮拜裡,我們選擇首先收集訊息、研判可以進行的工作與對象為何。

8月中旬之後,開始和收集到的可能接觸的對象連繫,並在8月下旬安排了一次拜訪的行程,隊伍由苦勞網特約記者、實習記者一行10人,拜訪的對象,集中在高雄縣那瑪夏鄉、桃源鄉的部落(當時集中安置在旗山)。這麼做的目的,是培養對災區觀察的臨場感,以及擴大接觸面積、以培養更多可以收集資訊的單點,以及內部討論的基礎。之後與災區的接觸,則以特定重要場合,個別成員的採訪,以及電話連繫為主。

媒體工作的重點,在於產生有效的訊息,作為「運動媒體」的苦勞網向來以「組織性的行動」為報導對象,面對災區從凌亂到「災民主體」出現的過程,也希望創造同樣的條件,目前在資訊傳播上,災區面臨的問題之一,為與社會對話困難,主流媒體已經失去對不再有衝擊性場景災區的興趣,但在政府刻意漠視「中繼階段」,希望儘快將「災難印象」結束的條件下,逼迫災民在條件不足的狀況下,做出「永久」的選擇,我們現階段的工作重點,也就在如何把這些「條件」說清楚。

首先是「勘災」,這需要專業工作者與災民共同完成、找到可以被災民接受的勘災結果;接著是形成重建的方案,由政府提供資訊與行政措施,在災民組織共識磨合完成之後,提供土地與所需的資源,進行重建,上面所說的過程,「時間」將是最重要的重點,而在這段時間裡(可能是一、二年,可能是三、五年),災民需要的是可勘居住的場所、經濟基礎,以及心理、社福、教育等協助,這也就是為什麼「中繼階段」那麼重要的原因。

很遺憾地,在目前社會只用很籠統的方式看災區,像是「山上是危險的」這種簡單的邏輯,希望災民搬遷到「安全」的地方,認為部落的災民「要回家」的想法,就是要回去住「危險」的地方,但事實上,沒有人會想要住危險的地方,問題在如何經濟、文化、族人的共識、土地的取得…這些事情上找到一個平衡點,找到一個「安全的地方」,這也就是「條件」。

要說把這些條件說清楚並不容易,而無論如何困難,它都應該是媒體的責任,我們希望能在有限的條件下,把這個角色扮演好。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