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

工會定位未健全 記協常委提建言




記者宋小海/報導

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於5月22日舉辦勞工研討會,其中一場論壇針對社工員工、媒體從業者、教師等「新型態工會、工運組織」展開對話。這些職業因為自我榜標或外界期許的某種社會責任形象,其工作者的勞動權益反而被忽視。

 在媒體組織方面,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委員鄭超文分析,記協在成立之初,主張先做到自律再談權益,並維護民眾知的權利,但是媒體本身就是營利機構,所以相關組織除了標榜新聞專業,也要承認自己是新聞工作者的利益團體。

 「要達到專業目的,首先要能集體對抗,媒體記者要成立的第一個利益團體應該是工會,保障工作者的勞動權益。」鄭超文也坦言,不管是攝影研究會或記協,至今尚未成立工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實力不夠,而且也並非所有記者都有勞動意識。記協要準備成立工會之前,還是要建立記者的共同感。

 鄭超文也提醒,雖然記協成立初期的目標也包括工會,卻一直未能達到目標。他認為從兩個月來擔任記協幹部以來,發現多數工作是發表聲明的議題討論。媒體工作者的特性是很會論述,但這種優點反而變成缺點,記協若意識到這點之後,還是要回頭從事相關組織工作。

 與會的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則對媒體組織建議,當國家、市場控制更為細緻時,組織除了從工會加強內部群聚,也不要忘記對外呼應政策。例如媒體在更換執照時,也必須把記者的工作權納入,將勞動權倡議做為國家政策改革的一部分。

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