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媒體移開視線 災難並未終結



文/陳寧(台灣大學新聞所學生)

 思考如何處理災難新聞時,我常常會想,災難新聞對於社會大眾的意義為何?我們需要那麼鉅細靡遺的知道每一起災難事件的所有經過嗎?儘管學術界對於災難新聞有不少討論,而瞭解災難事件、社會事件就某種程度上來說,也具有教育民眾的功能,不過當我們進一步去探討在災難新聞的產製過程中,報導者和被報導者雙方可能面臨的傷害,自己也更加疑惑。

 諸多媒體雖然在第一時間搶入災區,帶出第一手畫面與訊息,但當災民開始面對重建問題與顢頇的政府政策,媒體卻已轉移焦點,彷彿災難已經消失。風災過後,我也南下高雄縣好幾趟,進到安置災民的營區,做了一些觀察與紀錄。三個多月以來,災區的混亂和無力依然,軍營安置環境的缺失,家暴、自殺事件頻傳,即使有許多NGO組織,努力進行災民生活照護與政策倡議的工作,他們的能力畢竟有限。

 此外,隨著政府急就章的通過了《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》,原住民也即將面臨土地被強制徵收、回家的道路(如台20線、台21線)因土地被降限使用而無法修復、部落文化流失等問題。以上種種問題,包括風災對個人的、以及對族群的影響,就不能算是災難新聞的一環嗎?又或者這些僅僅是一般的社會問題?

 即便921地震至今已經超過10年,災難仍尚未平息,還有未完成重建、遷村的受災戶,仍然在期盼能有個自己的家。如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的遷村案,延宕多時,才在今年8月終於動土開工。這些案例之所以一拖再拖,就這麼拖過10個年頭,之中其實有不少問題是需要被揭露的,但媒體角色的缺席,也間接縱容當政者,幾乎已經遺忘災民的存在。

 因此,討論如何在採訪災難新聞的過程中,保護當事人,並給予記者心理上的支持、協助,雖然是一重要課題,但也許我們也必須思考,災難新聞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,而災難新聞又該如何被重新定義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